黄冈市委党校孙慕华博士为我院“东坡良师国学班”同学授课

发布者:文学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24-11-19浏览次数:10


 20241117日晚上,应文学院(苏东坡书院)院长陈志平教授邀请,黄冈市委党校孙慕华博士做客文学院,在致远楼522会议室为学院2022级、2023级“东坡良师国学班”全体同学开展了题为“形而上学谓之道”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潘志刚老师代为主持。

孙老师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先秦诸子的哲学智慧通过“形而上学”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拓宽了“东坡良师国学班”同学们的学术视野,还激发了大家浓厚的学术兴趣。

孙老师首先就中、西方“形而上学”的概念及其背后的逻辑作了简要的说明,解释了“道”的含义,强调了中国哲学的基本逻辑是道与物对立统一,道在物中体现,物中蕴含着道。

之后,孙老师依次就道家的“道”、儒家的“道”以及佛家的“道”作了详细的梳理。

对于道家的“道”,孙老师以老子和庄子两位代表人物为中心,详细说明了道家“道”的思想含义。第一,道是世界万物本原,先于万物且生成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二,道的运动循环往复、对立面相互转化,“万物负阴而抱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三,道超出感官、逻辑和语言,如老子云“视之不见名曰夷……是谓惚恍”,“道可道,非常道……众妙之门”。第四,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如庄子的《齐物论》中就有深刻的阐释。第五,顺从自然,达到自由的状态,不受任何束缚。庄子《逍遥游》篇鲜明提出了这个认识。

对于儒家的“道”,孙老师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人为中心,详细说明了儒家代表人物对于“道”的认识。孙老师认为儒家的道由己即彼,体现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以贯之的思想理念上,重点介绍了孔子的天道认识、仁义的内涵以及如何修养等重要问题。孙老师认真讲解了孔子“仁”的“社会面”“情感面”以及“政治面”,指出仁具有“亲亲”与“尊贤”的指向。接着对比了孟子和荀子关于“性”的认识,指出孟子认为人本性(道德)是先天性善的,需要道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来约束。与之相反,荀子认为道德是后天形成的,通过学习实践才能习得,人性本恶,需要礼仪来教育约束。

对于佛家的“道”,孙老师主要介绍了中国本土佛教禅宗的思想观念,梳理了禅宗的发展史。


本次活动彰显了习近平主席“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学院在学校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落幕不久的背景下举办此次活动,昭示着今后将不断提升学院各年级、各班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学院的学风建设,为培养乡村语文良师、新乡贤奋斗不止。


(文:文学2308班沈娟;图:文学2308班崔方宁;审核:陈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