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州文庙 探寻黄冈文脉 | “薪火行动”调研队再出发

发布者:文学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24-07-20浏览次数:10


716日,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苏东坡书院)副院长方正率 “薪火行动”社会实践团队调研队赴黄州文庙开展实地考察。

 “薪火行动”调研队师生一行10人,于16日上午抵达黄冈市实验小学胜利街校区。黄冈市实验小学校址为建于明代的黄州文庙,黄州文庙始建于明中期,期间历经三次战火损毁,清同治七年第四次重建并保存至今。建国初期,文庙大殿四周原有木构建筑均被拆除,目前仅存大成殿一座。黄州文庙不仅是黄冈文化教育发展变迁的历史见证,也是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的摇篮和革命旧址。其中,包惠僧曾在1907年就读于此,董必武曾在1911年执教于此,李四光之父李卓侯在1912年任校长。

历经百余年,学校现在仍“古味”十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为古代官办学校标志的泮池,泮池中锦鲤悠然游弋,乌龟静卧小岛晒背,自然与人文在此和谐共生。穿过教学楼,便是正在精心维护的黄州文庙大成殿。作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璀璨明珠,黄州文庙大成殿在历经2002年的“整旧如旧”修复工程后,更显古朴庄重。尤为一提的是,这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建筑,已巧妙转型为校图书馆,现代科技教具与古籍文献交相辉映,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其赋予了鲜活的时代意义。

调研队员们在细致的观察中,对黄州文庙建筑群的布局以及黄冈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名人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访一代宗师足迹,探寻黄冈文脉。调研队随后来到了位于西湖一路的宝塔公园东坡文化展览馆。馆内,蓑衣草鞋轻悬一侧,让人不仅吟诵起“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诗句;东坡笠屐图栩栩如生,再现了东坡先生“世人岂能尽相合,贤者所为固自殊”的洒脱不羁与超凡脱俗。名家书画与篆刻作品琳琅满目,每一幅作品都如同历史的低语,是对东坡在黄州岁月深情而细腻的描绘。调研队员们在驻足观赏间亲身体会到九百多年前东坡先生的豁达胸襟与非凡才情,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震撼与洗礼。

苏东坡是黄州文化的奠基者,他对黄州人文的影响全面而深刻,具体而言,一是自东坡先生谪居黄州,宋代一流文人和学者便云集于此;二是黄州本土文人学者第一次崛起;三是大大普及了儒佛道三教文化,黄州人下层人士之中创造性人才井喷;四是创造了精彩纷呈的 “黄州赤壁文化”。陈寅恪先生在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苏东坡正是赵宋文化的集中代表者。苏东坡那爱国爱民、奋励当世的崇高理想,信道直前、独立不惧的处事原则,温柔敦厚、潇洒自适的生活态度,文采斐然、敢于担当的学士风范,让苏东坡早已与这方山水人文交融,成为黄冈的文化灵魂与标志。

在展览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调研队员们亲手制作了套章明信片,将这份对东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化作实物,留作永恒的记忆。此次参观学习,不仅让调研队员们对黄冈的人文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黄冈这片土地上,文化如江河般奔腾不息,东坡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之旅。吾辈学子应当牢牢树立文化自信,挺起民族精神的脊梁,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薪火行动,我们一直在路上。:辛陈希;编辑:胡婧审核: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