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道,“研”途共行 —22级研究生研习实践暨何在海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圆满成功

发布者:文学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23-05-14浏览次数:347

教”“学”有道,“研”途共行

22级研究生研习实践暨何在海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圆满成功

【通讯员:陈晓乐】

 510日,由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苏东坡书院)举办的“22级研究生研习实践暨何在海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在麻城市福田河中学圆满举办。出席些次活动的领导老师有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汤天勇教授,黄冈市教科院黄建军主任,麻城市教科院周斌院长、教管科冯伦坤科长、语文教研员金培植主任、青少年活动中心姜巍主任,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何在海老师,福田河中学校党支部书记张金锋书记及麻城市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我院研究生辅导员何玉华老师携22级全体学科教学(语文)领域教育硕士参与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共分为讲课、评课、总结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教师授课。由福田河中学罗燕老师、麻城市华英学校蔡昆鹏老师、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苏东坡书院)22级学科教学(语文)领域研究生左逸昕,围绕《卖炭翁》依次进行40分钟教学展示。

 先由罗燕老师进行授课。课堂伊始,她以“苦”为切入点,通过串讲文本、对比阅读的形式来使学生明确卖炭翁的“烧炭辛苦”“运炭困苦”“卖炭艰苦”“生活悲苦”。接下来,罗老师又补充“宫市制度”这一社会现象以及范仲淹、李绅、张养浩等一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传世名句。通过带领学生朗读,使学生明确卖炭翁的“悲苦”根源,感悟白居易的悲悯情怀、忧民思想。整个授课环节环环相扣,课堂氛围浓厚,学生情绪高涨,给大家带来了一节声情并茂的示范课。

 接着由蔡昆鹏老师进行授课。蔡老师以“读”为核心,以“可怜”为切入点,通过初读、细读、品读、深究等环节,带领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卖炭翁“悲苦”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忧国忧民”。在教学过程中,蔡老师通过话剧扮演、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品悟诗人情怀。蔡老师的课堂可谓是一场视觉听觉盛宴,整个环节衔接自然,师生互动较好,学生积极发言,营造了浓厚的语文课堂氛围。

 之后由左逸昕同学进行授课。她围绕“怎一个‘充’字了得”,以“卖炭翁的劳动价值”为切入点,通过带领学生分析卖炭翁“烧炭”“运炭”“卖炭”的艰苦劳作,使学生明确“千斤炭”与“半匹红纱一丈绫”的价值不对等。与此同时,她以视频的方式补充诗文写作背景,带领学生追根溯源,并结合文本与拓展资料,深入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整个授课环节精彩纷呈、声情并茂,将“读”融入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第二环节是专家点评。

金培植老师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并指出三节课的共同点:注重文本研读、指导学生朗诵、升华情感体验。同时,他以专业的视角依次对三位教师的授课进行全面细致地点评,并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黄建军老师以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育人性为切入点,从“语文教师的本质”“中国语文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两方面展开发言。他指出,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怀有仁爱之心,学会表达交流,热爱中华文化,结合语文学科本质,发挥语文教学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

第三环节总结发言。

汤院长首先对各位专家领导的精彩点评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认为,此次教学研讨活动意义非凡,有助于我院研究生吸取语文教学经验、捕捉论文写作方向、明确自身专业发展,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未来能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促进我院研究生专业成长。

周院长将此次活动概括为“三节异构课,一场嘉华年”。他指出,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应结合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教师之美,美在课堂;教研之美,美在成长。本次依托何在海名师工作室开展的教研活动学术氛围浓厚、教研内容丰富,为在场的教育工作者、研究者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同时,推动我院硕士研究生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习得了语文教学方法、领悟了语文教学艺术,为未来从事语文教学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