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学科教学论教师暑假赴长沙研讨中学语文教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7-31浏览次数:275

 

 

大赛开幕式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在评课

 

中语会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苏立康教授在做报告

 

 

    7月25-28日,文学院学科教学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冒着酷暑来到湖南长沙,全程观摩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积极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聆听了大会的学术报告会。

    此次大赛由全国中语会及语文报社主办、湖南明德中学承办。33位参赛选手,分别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多为各省(市、自治区)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14位专家评委均为全国中语界权威人士,初中、高中组各7位;与此同时,每个赛场每个单元还有现场随机抽取的听课老师担任群众评委。大赛宗旨是“弘扬课改精神,倡导新型理念,奖掖优秀教师,推广成功经验”。此项赛事肇始于1995年,先后在太原、大同、昆明、南京、杭州、沈阳、西安和黄山举办过八届大赛。前八届大赛共吸引了上万名老师和教研员现场观摩,大赛推举出的近300名获奖选手很多已被评为特级教师,李卫东、郭慧宇、郑晓龙、尤立增、董一菲、赵福楼、朱震国等一大批获奖者已成为全国中语界高度认可的名师。

    多年来,文学院语文教学论教研室紧跟此项赛事,本次更是高度重视,白天教研室成员兵分两路,分别观摩了初中组和高中组的课堂教学大赛。在初中组,观摩了18位选手的比赛和名师余映潮的读报示范课,教材涉及到人教版和苏教版两种版本,有小说、诗歌、散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课型有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现场聆听了6位专家的评课。在高中组,观摩了15位选手的比赛和名师尤立增的读报示范课,教材涉及到人教版和苏教版两种版本,包括必修和选修,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现场聆听了4位专家的评课。晚上,教研室成员聆听了著名作家、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策划,指导《社会记录》、《新闻会客厅》、《24小时》等栏目,任《看见》栏目主编的王开岭的学术报告《语文的美、力量和使命》,分别参加了初、高中互动评课活动。

    “一滴水能折射出阳光的灿烂。”此次大赛的最大亮点是参赛选手很好地处理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在短短的课堂45分钟竞赛中,紧扣教材,深入文本,围绕话题,进行扎扎实实的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纠正了课程改革初期脱离文本进行“大话西游式”的人文性讨论,理直气壮地抓“语文基本功训练”;在教学中始终把“教学内容”放在首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服务与服从于教学内容,在本次大赛中,看不到以前那种花哨而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取而代之的是教学白板配合老师工整、美观、简洁的传统板书,在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中欣赏“汉字之美”,这是一种可贵的“矫正”,也是一种正确的“回归”,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打倒多媒体”技术化操作,方有“汉字之生”与语文的“人性之美”与“人情之美”。本次大赛选手多来自普通中学,是“草根明星”,少有“贵族”,正如鲁迅所说的中国的希望要看“地底下”,只有千百万普通学校的语文老师不作“沉默的大多数”,中国的语文改革走“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合力,语文改革才能获得“正能量”,此次大赛有点类似于“星光大道”,但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语文教什么比怎么教”的课改理念已经在普通中学的语文课堂“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此次大赛也暴露了参赛选手的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博”与“约”上。所谓“博”,是说语文教师要有广阔的视野,扎实的专业功底,语文学习是“农业式”生产,须要“深挖地广积肥”,语文老师是“杂家”,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一定要有“经典阅读”的过程,而现在是“老爷少爷都不读书”,其结果是老师在教学中明显的“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最明显的不足是老师的古代汉字文化修养不够,特别是“汉字六书”和“文学理论”修养不足,这样在语文教学中不能进行专业化“说文解字”和文学批评。所谓“约”,是说语文教学设计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不能“集约化”。此外,课改前的许多“旧病复发”,诸如“肢解式解读”、“问答式”而不是“对话式”互动、教学过程的推进“平面化”、思维训练的“单一化”和“线性”而缺乏“发散思维”、论证过程只有“证实”而没有“证伪”等等。总之,语文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语言的积累”和“思维的训练”。

    此次大赛还有两个遗憾,一是中国最好的中学,没有一个语文教师参赛,这反映了他们的“傲慢和偏见”,这也许是本届大赛没有“一讲定乾坤”的名师出现的原因所在吧;另一个是历届大赛不见“黄冈语文教师的身影”,这令我们大黄冈“情何以堪”!

    走进中学课堂,探究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是本次长沙之行的主要目的,也是落实文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所强力推行的基于“问题意识”和“案例教学”的改革之举。(责编:潘峰;文、图:方正)